吳秋北答中評:新背景下十四五對港有新要求

  中评社香港11月8日电(记者 沈而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日前发布,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联会会长吴秋北对中评社表示,在第二个百年目标即将开启的背景下,香港作为国家的一部分,必须对此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十四五”规划聚焦于香港的宪制秩序、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市民的国家意识。香港应在政治、经济两方面配合“十四五”规划,在政治生态及教育上拨乱反正,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发展贡献所长。

  相较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着眼于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并增强港澳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对此,吴秋北认为,去年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提到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加强对港澳社会的宪法、基本法、国情、历史、文化教育,因此“十四五”规划与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思路一脉相承,但是又有新的突破。“十四五”规划是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即将开启的背景下进行的,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朝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香港是国家的一部分,必须在国家朝更高层次发展的道路上起到积极作用。

  吴秋北提到,香港近一年的暴乱凸显出外国势力的干预、特区政府治理能力不足、以及国家安全维护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十四五”规划提出了“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但是《港区国安法》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底线,针对的是极少数的犯罪分子,香港想要长治久安,就必须在政治生态、教育及媒体上拨乱反正,消除暴乱的土壤,让香港更加适应“一国两制”的要求,因此“十四五”规划强调特区宪制秩序,亦强调增强港澳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

  谈及香港的下一步发展,吴秋北表示,在周边地区后来居上的情况下,香港应配合规划建议的方向,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在金融、法律等专业服务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国家发展贡献所长。此外,“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香港应乘势而上,在人才、产业等方面与深圳错位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好引擎驱动的作用,与大湾区共同发展。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正在北京商讨中央如何进一步支持香港,吴秋北指对成果非常期待。香港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如何在创科业方面与内地结合?如何扶持其他产业?以及在民生方面,如何使香港居民在内地生活更便利?这些都需要特区与中央商量,获得中央的支持。

港深可谱写更精彩“双城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的重要讲话在香港引起热烈反响

  “香港与深圳是一对优势互补的好兄弟!”“两地合作要‘拍住上(粤语携手共进之意)’!”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在香港引起热烈反响。香港主要媒体在第一时间报道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主要政团社团、工商团体和许多市民认真聆听、思考和发声。

  香港各界人士纷纷表示,习主席的讲话为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指明方向,香港要抓紧机遇,与内地开展更高水平的合作。深港之间优势互补,进一步紧密合作,可以创造新的辉煌。

  “天造地设的合作伙伴”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在出席庆祝大会后撰文道,当年刚从学校毕业就到深圳交流和讲课,目睹深圳40年来克服几次转型升级的困难和挑战,创出奇迹,深感与有荣焉。香港和深圳是天造地设的合作伙伴,两地合作有无限的可能和潜力。习主席提出要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这几句话,既抓住了下一阶段粤港澳合作的关键,也说明了三地共同发展即将进入解决操作问题的攻坚阶段。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习主席在讲话中提到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令人鼓舞。特区政府将一如既往,与深圳紧密合作,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大湾区建设各方面的发展,并按习主席的指示达至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友好协进会会长唐英年表示,香港与深圳可谓一对优势互补的好兄弟,香港在大湾区发展中可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包括在科技方面进一步合作,提供与世界接轨的金融、专业和会计服务,为国家、深圳及大湾区的发展作积极贡献。

  香港宏安集团主席邓清河表示,在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的节点上,中央赋予深圳诸多灵活的改革政策。香港作为毗邻深圳的国际化城市,亦将受惠于此,未来港深合作可以在创新科技、金融等方面上发力。

  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金融管理局前总裁任志刚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伟大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深圳特区发挥得淋漓尽致。“面对百年未遇的大变局,我完全同意习主席提出的国家要有更大程度上的自力更生。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国家继续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可以扮演更重要的、内外双循环的角色,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经济。”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史维表示,香港多年来培养并汇聚了不少科研人才,如今正好透过大湾区这个平台,加强与深圳及内地各城市的合作,以便香港善用粤港澳的发展契机,推动高科技及建立产业链。

  香港工联会会长吴秋北指出,在国家新型经济结构的构建中,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活力中,在大湾区建设的机遇中,香港应为自身发展找到定位和方向。“如何融入国内大循环的经济结构主体,又能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中发挥作用,应是香港下一步经济发展的思考方向。”

  抓住大湾区建设历史机遇

  香港经济民生联盟主席、立法会议员卢伟国表示,香港应积极抓住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既为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作出新贡献,也带动香港重振经济、改善民生、摆脱困境再出发。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颜宝铃回忆当年自己去深圳办厂创业时,还是一个年轻人,距今已近30年。她说,香港应抓住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开放心态,积极进取,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对现在的香港年轻人来说,大湾区建设是比她创业时更好的机会、更高的平台,有更优越的条件。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我们父子两代人扎根深圳发展的40年。” 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听了习主席的讲话,更感受到使命在肩的责任感。他说:“深圳和香港,多年来都是在相互带动、携手发展。现在面对‘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篇大文章,更要发挥各自优势,谱写更精彩的‘双城故事’”。

  香港立法会议员、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指出,大湾区内的城市各具特色,发挥“一国两制”优势及彼此融合,有助于大湾区内的城市发挥协同效应。她说,香港经济架构较单薄,连带年轻人向上流动的机会也会收窄,而大湾区人口众多,社会结构多元,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更多选择及发展机会。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吴宏斌表示,深圳担当“大湾区建设重要引擎”的角色,与香港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大于竞争。在未来,香港可继续发挥“一国两制”、自由开放的经济体系、简单低税制等优势,连接内地市场与海外市场,与深圳和其他湾区城市互补长短,实现共赢。

  香港各区工商联会长卢锦钦说,港商是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最重要的投资者,现在香港有八成以上的企业与内地关系密切。香港的发展离不开深圳,深圳的发展也离不开香港。“两地之间就像是兄弟,未来在多个方面可以融合发展,续写新传奇。”

  香港纺织业联会会长陈亨利认为,香港有充足的底气,但也要争气,要思考如何在百年一遇的变局中,与内地深化合作。香港与深圳应是“拍住上”的合作关系,彼此相互配合、相互补足。

  “我想如果我重新年轻,我会毫不犹豫勇闯大湾区市场”。香港数码港董事局主席林家礼说:“习主席的讲话让我感到非常振奋!香港拥有深圳这样实力强劲的姐妹城市求之不得,期待下一个40年和深圳共创辉煌。香港数码港1600多家科技公司和企业的年轻人才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

香港各界:齊盼深港加強交流合作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发表重要讲话,与会的香港各界人士都热议有关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表示,深信习主席为深圳展示的蓝图不仅是深圳的盛世宏图,也是香港的盛世宏图。港深两地未来的合作方向和路线都已经明确。全国政协常委唐英年认为,习主席对深港合作、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出了重要要求,亦认为香港在大湾区发展规划中可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唐英年:互补优势唇齿相依

  全国政协常委唐英年表示:“习主席对深港合作、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点评,也提出了重要要求。深圳过去40年积累了宝贵经验,能见证深圳从40年前的小农村发展成国际举足轻重的城市,我感到非常欣慰,并衷心祝贺深圳的成功发展。”

  唐英年续指:“香港与深圳可谓一对互补优势、唇齿相依的好兄弟,而且香港在大湾区发展规划中亦能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包括在科技方面进一步合作,及提供与世界接轨的金融、专业和会计服务,为国家、大湾区及深圳的发展作积极贡献。”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侨联副主席余国春认为,习主席的讲话为促进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勾画了宏伟的蓝图。他期待伴随着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一国两制”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范徐丽泰:两地学生持续交流

  前全国人大常委、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表示,习主席提及要促进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她称,香港可从三方面进行青年工作,一是特区政府进一步鼓励香港与内地的中小学结成姊妹学校,让两地的学生作持续的交流,可从小学延伸到中学,可让两地学生互相了解。第二,她鼓励本港学生到内地升学,而学生到内地大学升学可以更纯粹地学习。第三,她鼓励年轻人毕业后到内地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甚至是创业。

  香港大学校长张翔出席大会后表示,欣闻中央将会推出连串的新政策,推动大湾区的科研和创新,会为香港和大湾区带来全新的机遇。港大一直积极探讨大湾区的发展潜力,期望借着各种新措施和政策,增强大学在研究及创新方面的能力。

  段崇智:加强教育及科研联系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表示,香港与深圳同是大湾区的重点人才培训及科研创新基地,而中大一直致力支持和推动深圳市创新发展及人才培养。他强调,中大将继续致力培育人才,促进学生交流,推广和支持知识型创新科技发展及智库建设等,积极开展与深圳市等大湾区高等院校合作,继续加强国际上的教育及科研联系。

  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史维表示,香港多年来培养并汇聚了不少科研人才,如今正好透过大湾区这个平台,加强与深圳及内地各城市的合作,结合香港的人才和内地城市的产业优势,以便香港善用粤港澳的发展契机,推动高科技及建立产业链。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宏安集团主席邓清河表示,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节点上,中央赋予了深圳诸多灵活的改革政策,将为深圳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香港作为毗邻深圳的国际化城市,亦将受惠于此,未来港深合作可以在创新科技、金融等方面上发力。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深圳发表重要讲话,各界人士均表示要认真学习。全国人大常委谭耀宗认同深港之间有的是互补合作关系;全国政协常委蔡冠深认为,习主席对香港未来有殷切期望。此外,多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政界人士都寄语香港要抓紧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机遇。

  各界寄语港抓紧大湾区机遇

  谭耀宗:深港合作互补优势

  全国人大常委谭耀宗表示,香港对深圳的发展既是贡献者,亦是得益者,日后循“一国两制”方向,加深深港合作发展,两边都有好处,深圳多年来建立得不错,香港有金融基础,利用既有优势。他又强调,深港之间不是恶意竞争,是互补合作的关系。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行政会议成员、经民联副主席林健锋认为,习主席的讲话对大湾区发展及加强港深合作起了积极的提振作用。他称,大湾区规划纲要为区内发展勾画出完整及清晰的发展蓝图,将为整个地区带来经济和创新发展的动力,为年轻人创造大量的机会;香港将来可以发挥人才、研发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方面的优势,聚集大湾区和全球各地的创新资源,推进创科研发及提升竞争力。

  姚志胜:对接湾区产业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表示,面对百年未有之世界大变局,香港更须继承过去港深合作的优良传统,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无缝对接湾区产业优势,以更高水平合作发挥核心引擎作用,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中,为“两个循环”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工联会会长吴秋北指出,在国家新型经济结构的构建中,在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活力中,在大湾区全面一体化的机遇中,香港应为自身发展找到定位和方向:“如何融入国内大循环的经济结构主体,又能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格局中发挥作用,应是香港下一步经济发展的思考方向。”

  陈勇:城市各自发挥作用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新界社团联会理事长陈勇认为,习主席的发言形同为香港提供明确的方向、蓝图。他说,大湾区城市各有千秋,彼此都互相学习,不再是一人打天下的局面,而是如排球队般,不同城市在各自岗位发挥作用。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岛各界联合会会长蔡毅指出,习主席的发言指明香港将来发展的方向。他认同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河套区等,都是香港未来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他说,习主席提到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反映中央坚持“一国两制”,为香港人打了一支强心针。

  政团促充实人才创科创业

  国家主席习近平14日于深圳发表重要讲话,多次提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民建联指出,特区政府于大湾区的投入不足,发展只停留于框架协议,没具体落实措施,希望特区政府利用内地经济复苏机遇;经民联期望特区政府尽快争取大湾区制订引进香港各类青年专才的措施,充实人才库;工联会希望特区政府在创科方面急起直追。

  民建联:加强深港协同合作

  民建联回应指,国家主席习近平于深圳提到大湾区发展,讲话突出深圳发展经验,及六点不久将来发展,部分涉及香港问题,当中有两点值得留意。第一是部分经济发展,例如: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有不少细节都决定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必定可加强深港协同合作,但其实面积不足够满足大湾区日后的发展。该党建议特区政府进行扩建,特别于落马洲一带,其中有不少荒废农地,落马洲口岸可腾空出作河套区第二站,作新科技发展区。第二是关于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年轻人到内地学习及工作等方面,特区政府有明显不足,应做更多措施,促进粤港澳青少年交流,并多拨资源予年轻人于深圳创业再发展。

  经民联促请特区政府坐言起行,尽快研究推出具体措施配合国家战略发展部署,积极抓住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既为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作出新贡献,更带动香港重振经济,改善民生,摆脱困境再出发。

  经民联认为,香港不仅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独一无二,而且拥有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体制、广泛的国际营商网络,这些优势正是深圳发展创新科技不可或缺的,促请特区政府争取中央支持,尽快进一步协助香港的金融、工程、建筑、医疗、法律、会计等专业到大湾区开拓业务,推动港深联手打造吸引全球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新商业模式,一齐做大大湾区新经济这个蛋糕;经民联又希望特区政府加快河套区科技园发展进度,投放更多资源培育高端科技人才,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科技,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工联会:支援青年北上发展 

  工联会形容,习主席讲话对香港有启发性,特区政府官员在创科方面应向深圳学习,急起直追,不可只依赖金融、地产等传统优势产业。特区政府亦应加快与内地相关单位沟通,例如:在教育和医疗提供支援和配套措施,方便年轻人北上发展,另外由于疫情打击,令香港人难以进出内地,工会促请特区政府尽快与广东省政府商讨,适时推出“港康码”,以恢复跨境人流物流及经济,方便香港抓紧内地经济反弹的机遇。

  商界冀为港经济带来新动力

  国家主席习近平14日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香港商界普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香港能参与其中,反映出国家对香港的期许,可以为香港经济带来新动力。

  蔡冠深:非常多看点新意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创会主席蔡冠深认为,习主席的演讲有非常多看点和新意。第一,这不仅是面向内地百姓的演讲,而是一个面向全世界的宣言,是中国第二次改革开放的进军号;第二,深圳发展的十条经验深刻地说明了深圳成功的历史,与香港密不可分,而习主席对香港未来亦有殷切期望;第三,深刻地了解中央的最新部署,为香港的未来发展,为香港与整个大湾区的规划,制订出新的振奋香港人心的发展战略。

  行政会议成员、金融管理局前总裁任志刚表示,习主席的讲话总结了深圳特区的成功经验,突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对香港和深圳的未来重大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伟大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在深圳特区发挥得淋漓尽致。面对百年未遇的大变局,绝对同意习主席主张国家要有更大程度上的自力更生。香港特区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国家继续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应该可以扮演更重要的、内外双循环角色,让金融更好服务经济。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吴宏斌表示,深圳被委以“大湾区建设重要引擎”的角色,与香港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大于竞争。在未来,香港可继续发挥“一国两制”、自由开放的经济体系、简单低税制和与西方接轨的司法制度等优势,发展为连接大湾区市场及海外市场的重要窗口,与深圳和其他湾区城市互补长短,实现共赢。

  香港工业总会认为,因应国际经济东移新形势,开放国内国际双循环十分重要,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等是新趋势。工总希望港商积极参与,把握机遇,善用香港的国际视野及世界金融中心优势,担当重要的枢纽角色。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商总会主席王庭聪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激励人心,特别是一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充分体现了把全国作为一个大格局共同发展的全局观。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改革经验令人鼓舞,毗邻的香港应该深思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与深圳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深度交融。

  陈亨利:互补长短 实现共赢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纺织业联会会长陈亨利认为,香港有充足的底气,但也要争气,思考如何在百年一遇的变局中,与深圳深化合作融合,以香港之长,不论在金融、科技等优势产业上,继续贡献国家所需。他说,香港与深圳应是“拍住上”的合作关系,彼此相互配合、相互补足。

  资深金融及投资银行家温天纳表示,香港需要继续打通人流、物流及资金流方面两地的互联互通,这样金融业等深层次融合才能更好地进行。他指两地如何结合成一个“大城市”是未来的考虑方向,特别是如何做到令人能在两个不同的地方有相同的感受,需要花点时间。在科创方面亦如此,两地如何打破地域界限,共同打造一个共通的科学园是未来合作发展的重点。

  汇丰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表示,汇丰将继续通过构建金融桥梁,服务于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并充分发挥集团在粤港澳三地的资源,为大湾区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太古集团公共事务董事唐伟邦认为,习主席讲话内容给予香港未来重要的方向,特别是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加以肯定,大大增强了企业未来继续在香港和内地各城市投资的信心和动力。

灣區共融一家親

工聯一直關注港人在内地購買醫保和社保的情況,最近終於成功協助一名93歲港人購買了醫保。這是去年國務院回覆工聯人大政協,就醫保安排的一項最新措施。

最初為何會想到通過人大提這個建議?工聯會了解到港人內地養老的普遍性,以至北上就業的人越來越多,兩地的融合越來越深,互動範圍日漸廣泛,涉及到各行各業;這些都是某些鼠目寸光、劃地為牢,假「香港本土」之名,對內地發展選擇性失明的”Hongkonger”不願意承認的。

把握粵港澳大灣區三地共融與發展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這才是真正意義的經濟圈)作為國家發展重要戰略,是大勢所趨。香港身在其間,更應乘時而起,因勢而為。港人近年被少數政棍左右,不斷累積放大他們對中央的抵觸情緒,反對派不斷製造一種去中央化的思想,令港人對於大灣區從一開始就帶著一種距離感,甚或以消極牴觸的態度去看待,這樣其實是港人的大損失,是有點幼稚,很不成熟的!

也許從一開始,我們這些作為兩地溝通「橋樑」的「聯繫人」,沒能更好的去解釋,去宣傳大灣區,可能我們犯了一個錯誤,就是認為這麼好的事情,沒什麼好去反對的,就忽略了接受過程中的一些情緒上的、情感上的因素。這是令人遺憾的。”Hongkonger”對我們的偏見甚深,他們以「賣港」之心度人,誣蔑我們思考做事都只向中央負責,不理港人死活。這怎麼可能呢?香港回歸20多年,中央一切對港決策都是為了保持一國兩制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如果我們把香港搞死了,最該被炒魷魚的不就是我們麼?

反對派攬炒斷送香港未來

中央希望香港繁榮穩定,歐美外部勢力管你香港死活,才不希望香港繁榮穩定呢!正常來講,特區政府才是以香港繁榮穩定為己任的,才是最上心的;無論是一國的前提,還是基本法的規定,還是共同的發展目標,中央和特區政府都應該是一條心的。國家和港人的利益更是一致的,這並不是一種從上至下的指令和壓力,而是共同的認識,一致的需要。如果港人能看得清,想得透,就能明白我們和中央是一種通力協作互惠互利,而不是對立,更不可能是誰懇求誰。

我們年輕人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反對派搞攬炒,搞垮香港的經濟,搞爛本港的生活,這個後果誰來承擔呢?當然是我們自己了;有的年輕人總說「為了香港的未來,為了香港人犧牲一點是值得的」。可他們犧牲的是哪一點呢?又真的是「一點」而已嗎?他們喊這句口號的時候真的明白要承擔什麼嗎?是不是潛意識裡有一種「一定有人為此買單,但絕對不會是自己」的僥倖心理呢?他們真的是要「自殺未來」來懲罰林鄭,懲罰政府?林鄭已經是特首了,怎樣都是有擔當有貢獻的特首,他們「遺臭萬年」得了特首嗎?他們前途無量,「一無是處」的林鄭值得他們如此犧牲嗎?!

這個問題要反覆思考,事情發展到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領悟。

近年來,香港經濟發展疲弱,整個發展彷彿已到極限,我們都在講突破,都在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希望有更多的就業機會,上升空間,而中央就是在創造這種機會,當個人的發展融入到國家的發展,那你就是一個新時代的締造者。

I burn,you burn 還是 I win,we win

我們支持司法公正,嚴懲暴徒,不能因為年齡、背景而縱容姑息;社會上很多聲音認為這是冷血、無情、不顧年輕人的未來、不理解他們的追求,認為這是堅離地⋯⋯

我們的嚴懲源自真正的關愛,而反對派的煽情才是邪惡的毀滅;我們一直在努力阻止反對派攬炒香港,努力保住香港周全,受益的是所有港人。重提風波起源,我想「逃犯條例」罪不至死,更不至於至香港於死地,反對派借題發揮,是蓄勢已久、13年「佔中」未果的捲土重來。時至今日,任何藉口、說法、所謂的追求都應該被看穿了,我們很遺憾有些病入膏的”Hongkonger”,可能真的需要更長的時間去醒悟、回頭;但是我們要建設一個更好的香港,去等待他們的回心轉意,而不是用香港的沉淪去讓他們「得意」或者「後悔」;而對於尚存理智,肯獨立思考的那部分人,我想他們會有同半年前不一樣的感悟。這部分人就是香港未來的關鍵所在。而我們堅定愛國的港人是我們香港未來的基石,縱使中央有再好的政策,港府有再堅定的信心帶領香港走出困局,真正能奏效的,還是港人的心意和行動。

也許我們不需要對中央感恩戴德,只是對港府少一些無端指責,一起改變一下社會氣氛,平和一些,看得開一些,讓香港唞一唞,再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