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內地服務,香港地址登記!

大灣區發展迅速蓬勃,內地人民生活愈來愈便利,然而很多內地公共服務在申請登記上,只面向內地人,特別是要求以內地住址登記。由於港人一般沒有內地身份證、手機號碼、戶藉和住址,往往無法完成登記享用服務。為了允許港人在內地享有與內地人民同等的生活待遇,提出了關於容許港人以香港地址證明文件辦理內地公共及金融商業服務的建議。

目前,意見已初步獲得採納,申領駕照、在指定銀行與開戶,港人已毋須提供內地住址。另外,國家亦已設立港人回鄉證身份認證平台,自2019年10月起支援35種以上內地公共事業面向持回鄉證人士提供服務。

10. 大灣區人才雙向流動!

提出關於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雙向流動的建議,是促進人員高效便捷有序流動,促使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實現大灣區規劃的前提。

目前,內地與香港雙方已就人員雙向流動做了相當多的工作。國家用以吸引外來人才的千人計劃,一直容許港澳地區之優秀人才報名參加。港澳科研人員在內地享有申請科研項目的之資格。

至於香港,亦設有香港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容許內地優秀人才來港工作。此外,國家已放寬措施,便利內地人才和學生來港工作或進行交流,實行政策上的拆牆鬆綁,為灣區內人才雙向流動提供條件。

11. 大灣區港人醫療保障!

為港人在內地灣區提供醫療保障,能使港人安心在灣區出行、生活、就業和居住,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此,提出關於設立保障港澳居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醫療保障制度的建議,責無旁貸。

目前,建議已獲基本採納。港澳居民在內地享有參加醫療保險之權利,且未供滿保險者可以在退休後繼續供款至規定年限。由深圳市全額資資、引進香港大學現代化管理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已經成立,成為港醫港藥政策的首要試點。

此外,國家正在推進粵港兩地醫療資源的緊密合作。至於內地香港電子病歷互通、粵港跨境醫療轉運綠色通道等措施,落實上仍存在難點,有待粵港兩地專業人士合作克服。

12. 更新海關徵稅20種商品清單

目前,港澳人士出入境內地,有20種商品不予免稅,其中包括了電視機、攝像機、音響、洗衣機、照相機、電腦、電話、電子計數器、打字機、傢俱等。由於有關清單是於1990年代訂立,距今二十多年,個別商品的商品價值和流通情況已有所改變,為了更好地對應新情況,提出了關於放寬對部分商品徵稅的建議,冀有關部門檢討並更新清單。有關部門收到建議後,已表示考慮暫停執行「20種不予免稅商品」政策,並研究調整政策。

工會冀明年打工仔的薪酬加幅達4至6%

http://www.metroradio.com.hk/MetroFinance/News/NewsLive.aspx?SearchText=&NewsId=20191214113622&page=2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指, 明年加薪百分之4至6是合理, 但他對聖誕及新年市道不感樂觀, 指市民失去消費信心, 加上有商鋪無法繼續經營, 亦會出現倒閉潮, 他再次促請政府設立失業救援金.